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30 10:30:1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xx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掌握“违、妄、执”三个字的读音

2、重点字的书写提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生字表的汉字,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并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自己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4、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2、指名朗读能体现伽利略善于思考的品质的语句。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词的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伽利略思考过程的句子划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并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

四、升华情感,小结课堂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

4、他打算怎么做?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4、齐读这段话。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这说明什么?

小结: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

(四)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五)课堂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着 宣布 固执 比萨城 解释 胆大妄为”等词语。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初步感知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

1.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伟大成就,就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

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 “略”。

2.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故事。读题提醒这里的多音字“着”的读音,表示接触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把课文读通。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

(1)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完成填空: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

着地 更正 的确 胆大妄为

(2)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着 宣布 固执

比萨城 解释 胆大妄为

能将第一组词响亮、准确地读出来,你敢挑战吗?

能将四组词语都响亮、准确地读出来吗?谁来挑战 ……此处隐藏31784个字……习1、2自然段。

1、师:(学习课文第一段)课前的交流,让大家初步了解了伽利略,那文中又是怎样介绍的呢?(生答,找出第一段)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他是个辩论家。

师:辩论家就是说他的口才、辩论能力很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提问不寻常,老师很难解答。

师:“寻常”就是(生:“平常”),“不寻常”就是(生:“不一般、很独特”)。

师小结:是啊,伽利略就是一个善于思考、见解独特的人。

2、理解“信奉”。

师:就在伽利略的那个年代,人们都很信奉亚里士多德。你们家里有谁信奉什么吗?【生自由说】

生:我外婆信奉佛,我常常看到我外婆带庙里去烧香拜佛。

师:你知道她去拜佛是为了什么吗?

生:求佛祖保佑子孙健康、幸福。

生:保佑大家平安。

生:我奶奶去拜佛,求佛祖让我姐姐能考上大学。

师:奶奶、外婆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她们觉得佛祖是能让她们实现这些美好的心愿的,对吗?那你们说说,奶奶外婆对佛祖,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崇敬的。

生:是敬仰。

生:很虔诚的。

师:说的好。怀着崇敬的、敬仰的、甚至是虔诚的,这就是信奉。课文中,人们是怎么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找出句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就像信奉神佛一样,当别人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会(生答:非常愤怒的)。(带着那份愤怒之情说说那些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人吧!朗读: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仅仅是愤怒对述说吗?【生答:不是】那是什么?【生答:是责备】带着我们进一步的体会再来读读。朗读: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指名答:信奉——怀疑)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就当人们都信奉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时,年青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却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谁知道是哪句话吗?(多媒体出示句子:“亚里士多德曾经……产生了疑问。”,全班齐读)

2、从伽利略的这一举动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伽利略是个不迷信权威的人。)

3、小结:正是其他研究科学的人的迷信与伽利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伽利略那不迷信权威的可贵品质。(板书:对比)

4、师: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地第三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笔划下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句子)

3、交流句子。师:徐老师也找到了这句话,但老师将它改变了一下,你们明白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吗?

【课件出示: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生答:(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再根据他的话做出两个假设,最后发现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4、咱们来看看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做出的推断吧!(大屏幕演示铁球伽利略的疑问)师:从刚才的大屏幕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5、指导朗读(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是啊,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伽利略对此充满了(生答:疑惑)。你是伽利略,你会怎么说?(指名读)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师:老师想问问你们,在生活、学习中,如果你对某件事情产生了疑问,你会怎么做?(生自由回答)那有疑问时,伽利略是怎么做的呢?自由地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找出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学生自学划句子)

2、全班交流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伽利略带着……没有关系”,感悟“反复”、“多次”、“的确”,体会伽利略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伽利略有了疑惑反复试验。

师:伽利略做了两、三次试验就认定自己想法是正确的?

生:不是,是许多次,而且每次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的。

3、师:为了证明自己想法是正确的,伽利略还决定在比萨城的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听到消息,人们有哪些反映?

4、指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1)人们为什么说他是一个“胆大妄为”并且“固执”的年轻人呢?(相机指导朗读)

理解“胆大妄为”。 “妄”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①荒谬不合理;②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从“妄”字可以看出,这是个贬义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批评,说他在胡作非为。

理解“固执”。“固执”是说人很顽固,不听别人的建议,不懂变通。在这也是个贬义词。

你认为伽利略是个“胆大妄为”、“固执”的年轻人吗?(生答:不是)那是怎样的人呢?(体会伽利略对科学的执著。) 师:伽利略对科学执著追求,对真理执著追求,他就是一个执著求实的人。(板书:执著求实)

(3)(指导朗读句子。)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人们的伽利略的冷嘲热讽吧!

5、师:读到此处,徐老师有个疑问,本文的主人公是伽利略,作者为什么要在此处插入一段写人们对他的议论呢?你明白作者的用意吗?

6、师小结:在我们的习作中,为了凸出人物的特点,不仅可以描写其本人的动作、神态等,还可以通过对周围人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特点。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在大家的议论声中,伽利略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比萨斜塔进行公开试验,试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又有什么反映呢?

2、指答,并指导朗读。

3、师:试验成功了,伽利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此时站在铁塔下的人们惊讶地呼喊着,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如果你就是铁塔下的群众,你想说些什么?【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学生自由表达,请2—3位同学说)当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着地的那一刻,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4、(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师: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话的体会?

六、总结全文。

1、师:学了课文,此时的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待知识能象伽利略一样有执著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写作上,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和反衬的写作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七、拓展阅读《世界名人传》等。

板书设计:

疑问 不迷信权威 对比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 (语言、动作)

(伽利略) 执著求实 衬托

公开试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