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01 23:39:27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述为主,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一言堂”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相继学习、借鉴了“杜郎口”、“洋思”以及“昌乐二中”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中心校指导和教科室的组织下,深入进行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究,大力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模式,经过一年实践,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学生自我展示”环节还有较大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真正“展示自我”,切实培养、提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我展示的能力,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课堂摸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内容;

(四)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效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以及和有关学生座谈,看到当前我校大力推广的“三点七步”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展示很不到位,使合作学习效果还不算佳。主要表现在:

(一)小组展示形式比较单一。

小组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展示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有这样一道题“在小组合作中你的表现是?”选择回答主动抢着说占16%,认真听占57%,不发言占27%。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二)学生进行交流展示由于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

学生在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从“你在小组合作学习扮演的脚色是?”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40.8%的人等组长分配发言任务;有33%代表小组发言。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34.4%,选择等老师讲60.2%,选择不了了之的占5.4%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三)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形式、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激励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因而也就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激情。

(四)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占80%的学生是因为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怕其他人嘲笑。

(五)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教师有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认真的设计,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不够重视,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挫伤了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老师和学生都还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自我展示认识不够明确。

从教师讲,对学生的自我展示还没能熟练地把握,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具体的设计上,都不够充分。从学生角度讲,有部分学生认为自我展示就是“表现”好玩,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与己无关。这都与“学生的自我展示”内涵相差甚远。

(二)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

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使展示成为个别学生的自我表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失去热情。

(三)学生缺少必要的准备。

老师提出问题急于展开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深刻,致使对问题的表达不清,缺乏自信心。

(四)学生合作交流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合作交流时疲于应付,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合作交流中获得清晰、完整的知识生成,从而导致学生自我展示时仍然迷茫。

五、思考与改进措施

(一)正确引导,树立自我展示意识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想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是评价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课堂上学生参与展示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课堂展示人次的多少,课堂展示是否充分合理,决定了学生们收获的多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用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愉悦感,用中肯的评价和鼓励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成就感,提供多样化参与情景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新鲜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积极参与、积极展示的思想意识。

(二)树立参与无错意识,消除后顾之忧。

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往往有很大的疑惑:怕出错,怕同学、老师笑话,怕小组组员埋怨怪责,不敢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参与无错的意识。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展示没有对错,只要你敢参与,就证明自己在思考,证明自己很勇敢,证明自己在合作中很积极。其他同学也应该给你掌声,为你喝彩!老师照样给予鼓励,为你加分!让同学们打消思想顾虑,放开思维羁绊,逐步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明确参与要求,由易到难,学会展示。

展示的同学要在小组内准备充分,每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综合组内的意见,做好讨论整理,然后由老师指定组员代表本组完成展示。这样避免了只有性格外向或是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发言的单一性,为不主动发言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发言机会。也有助与小组内交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发言者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为 ……此处隐藏5916个字……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热门】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